最近我常鼓勵學生要多造句,因為學了新的單字,一定要想辦法應用,才會對單字印象深刻並確定是否真的學會。很多學生的英文句子,雖然沒有明顯的文法錯誤,外籍老師都還是會建議改寫為另一種用法。我發現這些句子,大部分是因為我們思考觀點和西方人不同所造成的。
例如: I think she can not speak Chinese. --> 老師會把這句話改成: I don't think she can speak Chinese.
在西方文化中,比較強調「客觀事實」。
當你說 " I think she can not speak Chinese." 的時候,會讓西方人覺得你太主觀了,你認為 "She can not speak Chinese.",但是她就真的不會中文嗎?
如果用 "I don't think she can speak Chinese." 則表示她會不會中文,其實我不確定,只是我認為她不會。這樣的句子讓人覺得比較客觀,也是西方人更常用的說法。
我在念碩士時曾修過一門課:語言與文化。的確,語言和文化息息相關。
西方文化強調「客觀事實」,也使英文常用「事物」當主詞,甚至產生了中文沒有的虛主詞的用法 。虛主詞就是「虛位的」主詞,放在主詞的位置上,最常見到的用法就是用 "It" 來代表主詞,把較複雜的訊息放在後面。
例句:
我花了30分鐘才到火車站。
我們會說:I spent 30 minutes to reach the train station.
外籍老師會說:It took me 30 minutes to reach the train station.
因為需要花多少時間到車站,往往不是人所能完全掌控的,所以用 "it" 代替不定詞片語 ( to reach the train station )當主詞,人反而變成了受詞。
以事物當主詞還有許多例子。
例如:
我突然想到一件事。(英文你會怎麼說呢?)
大部分的學生會說:I just thought about something.
但是這件事是突然出現在我的想法中,而不是我去控制它出現的。
所以建議的說法為:Something just came to my mind.
我們再來看一句:
我對你們的服務感到失望。
我們都會說:I am disappointed with your service.
不過,其實沒有人想感到失望吧?但是因為你們的服務,讓我有了失望的感覺。如果要強調了你們的服務不好是事實,而不是我個人的情緒。
可以試著這樣的說法:Your service has disappointed me.
用母語來思考是人的天性,即使懂了很多字彙和文法,我們卻還是都會背負著中式英文的「特色」。要能夠直接用英文思考,必須要創造英文環境並很刻意地改正中式英文。如果你也想要開始嘗試用英文思考,願意努力的讓自己的英文越來越像母語人士,歡迎來ebs和我們的專業顧問聊一聊,相信我們可以給您很明確的建議!
📞立刻撥打諮詢專線: 02-2775-1820
✏️填寫預約諮詢表單
💡立刻讚👍+追蹤👣「一對一英文推薦-ebs英文顧問團隊」
📨Email: family@ebs-education.com
🕑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12:00-21:00、週六9:00-18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