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來問問大家一個有趣的問題:
如果看見國小生把下面圖中練習本的「感激」寫成「趕雞」,你會不會覺得這個答案錯了?
雖然這只是蘋果日報轉發網路上被傳播的趣聞,
但相信多數人都會深有同感的點頭同意,這個答案如果寫出來,確實很有可能被老師扣分打叉。
仔細想想從小台灣教育裡都一直在跟我們說「因為這不是標準答案」
但在缺乏上下文跟字義解釋下,這個答案又為什麼錯誤呢?
之前看到一篇報導在討論台灣學生為什麼不敢舉手發言,
歸咎出來主要的原因是「台灣教育期待學生回答出正確答案」。
這個原因,扼殺許多台灣學生天馬行空的創造力跟表達意見的勇氣。
因為我們會怕自己今天回答了一個蠢答案,或是被覺得「聽起來很笨」,
或是回答完後老師說:「這不是我要的答案」。
印象很深刻,去年在奧地利跟一大群國際交換生的課堂中,
老師一堂課的時間有三分之四是在跟學生不斷的課堂討論。
老師只要隨口問了個問題,就會發現班上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學幾乎都舉手了!
而且就算自己已經默默在心裡覺得各種答案都已經被講光的時候,還是有歐洲交換生堅持舉手希望發表完意見。
記得那時候老師問了一題很簡單的問題:「你覺得行銷是甚麼」?
沒錯,這個問題確實聽起來很簡單,但聽到的當下我卻覺得這個問題很讓人不知所措。
內心不斷覺得這個問題未免也太廣泛,不斷揣測著老師問這個問題背後的正確答案會是甚麼?
不過聽整段討論後,才突然頓悟這個問題本來就沒有「正確答案」。
老師期待的只是聽學生們思考過後的想法,只要肯開口,各種想法都會是老師覺得的好答案。
因此在國外上課,對典型台灣教育長大的留學生通常一開始都是強烈的文化衝擊。
因為第一堂課老師就會直接了當地告訴你,
學期總成績裡會有一部的比例是從學生的class participation計算。
也就是說,就算筆記抄得再漂亮或是考試拿滿分,
但只要課程上老師從來沒聽你發表過意見或對你沒印象,你很有可能學期末的分數也無法太好看。
以下提供大家幾個小技巧,希望能幫助大家克服課堂上舉手發言的恐懼:
- 問問題也是參與課程的一種方式
參與課堂學習不一定是要給出問題的正確答案,
也可以透過反向詢問老師問題去釐清課堂中的概念,或是對於老師的問題提出質疑跟疑問。
許多國外老師非常欣賞學生,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原本的問題。
讓各種不同的觀點增進整堂課討論內容的多樣性,所以千萬不要擔心想不出正確的答案就不敢舉手發言。
- 課前準備會幫助你參與
通常國外老師會要求學生課前先閱讀課程材料,
但在課前閱讀教材時,記得把你覺得有像有點不太懂的東西跟冒出來的疑問都記下來。
老師上課時很有可能就是繞著主題在問
這時候你就可以把你相關的問題拿出來問
因為問題很明確,所以通常這樣的課堂發言也是老師會很欣賞的
另外勇敢舉手後,除了千篇一律的I think以外,也提供大家一些其他英文詞彙來表達意見:
* I believe that 我相信
I still believe that people are fundamentally good.
* I assume that 我猜想
I assumed that things had gone well for him as he had a big grin on his face.
* From my point of view 我覺得
From my point of view, nine-thirty would be better than nine o’clock, as I have to drop the children off at school for nine.
* In my opinion 我認為
In my opinion, there are too many cars on the road with just one person in them.
* As far as I can tell 就我所知
There's been no change, as far as I can tell.
歐美教育中,幾乎很少聽過任何老師說「這不是我要的答案」。
就算答案不盡理想或是正確,老師也通常會先給予肯定,然後提醒學生答案中可以多考慮到的因素。
當然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凸顯西方教育有多麼好,而是希望台灣學生們,也能增進自己獨立思考,跟勇敢發表意見的能力。
報導來源: 蘋果日報 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realtimenews/article/new/20140622/420778/
圖片來源: 網路
留言列表